保平堡位于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南侧凤凰台山顶上,与附近的桦门堡、平远堡、新平堡、瓦窑口堡早期统称为“墙外五堡”,是明长城大同镇关隘,属大同镇新平路。 据《三云筹俎考》载:“嘉靖二十五年(1546)土筑,隆庆六年(1572)砖包。城高三丈五尺,周一里七分。分守长城十里,边墩十八座,火路墩十一座。”
保平堡筑有东门,高5米,宽3米,进深11米,砖券门洞,门有“镇云”石额。
据说城门上曾建有关帝庙。

“镇云”门额。
镇云门里侧。
可见当年的雄姿。
这里是羊的天堂。
因为保平堡饮用水在东沟底一里许的东沙河,吃水困难,住户逐渐外迁,大多数迁到堡东南的大南沟村居住,1990年彻底荒废。不过20多年的光景,早已是满目疮痍。
保平堡堡内中心原建有玉皇阁一座,建筑和现存的新平玉皇阁一样。堡虽不大,原却有寺庙12处,龙王庙、奶奶庙、罗汉庙、佛殿、观音庙、城隍庙、真武庙,城门上建有关帝庙。这是一个封建文化建筑齐全的“全庙”堡寨。可见,这不单是个军事堡寨,也是一个儒释道文化相当发达的堡寨。这些建筑于新中国后逐渐拆除,玉皇阁是5、60年代拆除的。
窑洞式民居遗迹。
四方形城堡的每个角外另有了望墩7个,高达9米以上,与堡墙有大致三十米的距离。从布局上看,外连城墙,内接城堡,形成一个“线、点、面相结合”的万无一失的防御体系。
保平堡西边距长城二里,南面和桦门堡、北面和新平堡相呼应。
保平堡至新平堡、杏园窑村一段,基本上是在平地上筑墙。
长城向南由杏园窑村经红土沟村至李二口段,沿山脊筑墙。
北边的新平堡、马市口方向的长城和墩台。在山顶上还有一路长城。
评论